中原工学院原名郑州纺织工学院,是面向全国招生的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始建于1955年,原隶属国家纺织工业部,2000年划转河南省管理。
学校分南区、北区和西区三个教学区,占地1,610亩。校舍建筑面积61.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63亿元,共有藏书415.8万册。学校现有教职工1774人,其中专任教师1191人,高级职称518人,博士377人;有国家级优秀教师6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国家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人;有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7人、河南省教学名师7人、省级优秀教师10人、河南省特聘讲座教授6人,省级及以上教学和科研团队11个。目前共有各类在校生3万余人。
经过六十多年的建设,学校已发展成为以工为主,纺织服装及相关学科特色鲜明,工、管、艺、文、理、经、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教学型大学。设有纺织学院、服装学院、能源与环境学院、机电学院、电子信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等20个教学部门,现有60个本科专业,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已有10届硕士毕业生。有8个省级重点学科一级学科,2个省级重点学科二级学科。其中,纺织学科在全国同类学科中位居第七名,“纺织服装新材料及高端装备”特色学科群获“河南省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工程一期建设学科”特色学科A类项目立项建设。拥有河南省首批工业训练中心和大学科技园。
学校秉承“质量立校”理念,重视教育教学改革,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丰富、能力突出、素质优良的高级应用型人才。2016年5月,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目前,学校有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实践教学基地,1个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团队,还有一批省级特色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室)、教学团队、精品资源共享课、双语教学示范课等。在近三届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中,获得特等奖、一等奖共11项。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数学建模竞赛、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大学生机械设计创新大赛等国家级赛事中,中原工学院学生成绩优异。特别是在“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中,学校是全国连续四届夺得一等奖的三所高校之一;工业设计专业学生两次获得素有“国际设计界奥斯卡”之称的德国“红点设计奖”;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学生获得全国高校服装设计最高奖“新人奖”,学校获得服装设计“育人奖”。毕业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强,就业质量高,近三年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
学校大力实施“科研强校”工程,建成一批科研平台,取得了标志性研究成果。现有金刚石高效精密锯切工具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河南省纺织服装产业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省功能性纺织材料重点实验室、图像分析与机器视觉河南省工程实验室、河南省热泵空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24个国家级和省级科研平台。近五年来,学校承担国家级项目103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4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7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2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83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被三大检索收录论文1532篇,出版著作560部,获授权发明专利398件。
◆国家级特色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自动化 纺织工程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触媒法合成高品级金刚石关键设备与成套工艺技术开发”
“高效能棉纺精梳关键技术及其产业化应用”
◆国家级工程实验室
金刚石高效精密锯切工具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河南省特色专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能源与动力工程 网络工程 服装设计与工程
轻化工程 环境工程 会计学 市场营销 环境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 服装与服饰设计 工业设计
◆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
纺织科学与工程 机械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信息与通信工程
控制科学与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土木工程 设计学
◆硕士学位授权点
一级学科:
纺织科学与工程 机械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工商管理
控制科学与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土木工程 设计学
二级学科:
科学技术哲学 专门史 凝聚态物理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车辆工程
机械电子工程 机械设计及理论 材料物理与化学 材料加工工程
材料学 信号与信息处理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系统工程 导航、制导与控制 计算机系统结构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计算机应用技术 岩土工程 结构工程 市政工程
会计学 企业管理 旅游管理 技术经济及管理 桥梁与隧道工程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纺织工程
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 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 服装设计与工程
◆河南省教学团队
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学教学团队 自动化专业控制类课程教学团队
大学英语教学团队 工程数学教学团队 环境工程专业教学团队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教学团队 网络工程教学团队
◆省级科研平台
系统与工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河南省静电测试中心
河南省智能化专用虚拟仪器仪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河南省功能性纺织材料重点实验室
高档超硬材料工具河南省工程实验室
河南省知识产权培训基地
分布式能源接入与微电网系统河南省工程实验室
空调制冷节能河南省工程实验室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评估河南省工程实验室
河南省环境友好型智能交通协同控制技术工程实验室
河南省现代制造装备与仪器工程研究中心
图像分析与机器视觉河南省工程实验室
河南省中原工学院大学科技园
河南省热泵空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河南省金刚石工具技术国际联合实验室
棉纺精梳技术与装备河南省工程实验室
河南省精密制造装备工程技术中心
国家专利协同运用试点单位
新能源汽车一体化空调技术河南省工程实验室
功能性盐产品河南省工程实验室
河南省化工新材料与纳米加工国际联合实验
河南省先进控制与新能源科技国际联合实验室
河南省纺织服装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河南省科技企业孵化器
河南省高校双创基地
河南省金刚石碳素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河南省高等学校功能性纺织面料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
河南省高等学校供热空调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
河南省高等学校现代制造装备及仪器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
◆河南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染整工艺学 空调用制冷技术 传热学 纺织厂设计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新型纺纱技术 线性代数 服装生产管理
◆河南省精品课程
纺织品设计学 流体传动技术 服装材料学 纺纱学 电工学 织造学
发展经济学 自动控制原理 机械原理 管理信息系统 材料科学基础
◆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
纺织服装产业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
◆河南省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织物结构与设计 工程力学 经济与商务 自动控制原理 弹性力学
奖、助学金
学校设有完善的奖、助学金制度,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有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中工助学基金、临时困难补助、绿色通道等多项奖励和资助措施。
1.学校综合奖学金
奖项 金额
一等奖 1800元
二等奖 1200元
三等奖 800元
2.专项奖学金
奖项 金额
国家奖学金 8000元
国家励志奖学金 5000元
纺织之光学生奖学金 8000元
维珍妮奖学金 3000元
镇泰奖学金 5000元
3.资助项目
项目 金额
国家助学贷款 8000元/年
国家助学金 2000-4000元/年
真维斯大学生助学基金 2000-4000元/年
镇泰助学金 3000元/年
勤工助学 200-400元/月
临时困难补助 200-1000元/次
其它奖励措施
一、学校大力提倡积极向上的优良学风,鼓励在校学生积极报考研究生,并对录取的学生给予奖励。
二、学校科技创新氛围浓厚,文体活动丰富多彩。对参加各种专业竞赛和文体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者,学校给予奖励,获得省部级或国家级科技创新活动奖项者,奖励500-10000元。
就业状况
学校面向全国招生,面向全国就业。学校十分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坚持千方百计提供受毕业生欢迎的优质就业岗位信息,坚持千方百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育,提升学生就业素质和能力,增强就业核心竞争力。近几年学校在省内外建立了200余个就业基地,大大拓展了毕业生就业空间,多年来本科生就业率一直保持90%以上,就业质量较高。2008年4月,学校被河南省人事厅、教育厅评为全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2011年10月,学校被评为“河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单位”;2012年11月,学校被评为“河南省普通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14年12月,河南省毕业生就业市场郑州龙湖分市场在我校挂牌成立;2016年4月,学校被评为“河南省普通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先进单位”。
学生社团与第二课堂活动
学校目前共有65个学生社团,分为科技文化类、艺术爱好类、公益实践类、运动休闲类四大类,基本涵盖各个学科,广泛参与了国际国内的各类学科竞赛、科技创新活动、创业竞赛、文体竞赛、社会实践、公益服务等。
学校广泛开展各类第二课堂活动。涵盖思想引领、科技创新、文化传承、身心艺术、公益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方面。
近年来,我校在创新创业竞赛中成绩不俗。在“挑战杯”系列竞赛中累计获得全国一等奖1项,三等奖9项,获得河南省特等奖6项、一等奖31项、二等奖31项,三等奖58项,连续5年获得河南省“优秀组织单位”荣誉称号,近四年连续获得河南省“优胜杯”荣誉称号。在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全国铜奖1项,河南省一等奖1项。成立了创新公益组织——中工创行团队,六年来,先后荣获“创行中国”2011、2012年度“优秀创行团队”、2013年度华北区域赛三等奖、2014年度华北区域赛二等奖、全国赛三等奖、2015年度华东区域赛一等奖、全国赛三等奖及“创行中国”品牌行动计划最佳团队、2016年度华东区域赛一等奖、全国赛三等奖等荣誉。
学校十分重视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成效突出。在河南省第十五届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中,我校获一等奖20项,名列全省第五。其中获舞蹈比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街舞比赛一等奖2项;器乐比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短剧曲艺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在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中获声乐比赛二等奖、戏剧小品比赛二等奖、舞蹈比赛三等奖、优秀创作奖。在第二届河南省音乐金钟奖合唱比赛中,获得大赛银奖;在河南省“洛神杯”专业舞蹈大赛中获得二等奖3项。学校还成功承办了河南省校园主持人大赛和首届河南省微电影大赛等各类赛事。
艺术类专业录取原则
报考我校艺术类专业的河南省考生,专业课成绩采用相应类别(专业)的省统考成绩;非河南省考生的专业课成绩采用我校校考相应专业成绩。文化课成绩均采用全国高考的文化课成绩。考生必须通过生源所在省(市、区)组织的艺术类专业统考并达到相应专业的合格分数线,文化课成绩达到规定的控制录取分数线。
1、表演专业:文化课成绩达到控制录取分数线,按专业课成绩由高分到低分排名,择优录取。男女生兼收,入校后根据学生身高,结合考生高考志愿,分别在服装学院和经济管理学院进行管理和教学。本专业对考生身高要求:服装学院表演专业:女生身高4250px以上,男生4500px以上;经济管理学院表演专业:女生身高162-4325px,男生身高173-4625px。
2、服装与服饰设计、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动画、摄影各专业:专业课成绩×60%+文化课成绩×40%。
3、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专业课成绩×60%+文化课成绩×40%。
4、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专业课成绩×50%+文化课成绩×50%。
5、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专科层次的摄影摄像技术专业(艺术类专科)仅面向河南省招生,专业课成绩过线后,按文化课成绩由高分到低分排名,择优录取。
6、报考我校且符合考生所在省(市、区)录取条件的考生,我校将按照考生高考填报的专业志愿,根据相应的录取规则,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学校简介
中原工学院是一所以工为主,以纺织、服装为特色,工、管、文、理、经、法、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等学校。学校始建于1955年,隶属于原纺织工业部;1998年学校划转河南省管理;2000年更名为中原工学院。
学校分南区、北区和西区三个教学区,共占地1610亩,建筑面积66.28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工1503人,其中专任教师1140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506人,博士学位的教师261人。学校有20个教学部门,1987年开始招收本科生,现开设56个本科专业;2004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现有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目前共有各类在校生3万余人。
学校现有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实践教学基地,1个国家级工程实验室。14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省级工程教育模式人才培养改革试点专业,17门河南省精品课程;3个河南省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6个河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5个河南省省级教学团队。2013年,学校获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8项,在河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评审中,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学校现有8个省级重点学科一级学科、2个省级重点学科二级学科,其中,纺织学科在全国同类学科中,位居第七名,该学科承担2项河南省重大公益项目,高效节能棉纺精梳机关键技术及成套设备获2013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一等奖。2011年以来,学校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项目35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横向科研项目115项,参与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及国家级科研项目8项,省院合作项目1项,省科技攻关等省部级科研项目255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26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授权发明专利104件;被三大检索收录论文800余篇。
学校获批组建了河南省首批省级大学科技园,园内入驻多家知名企业和研究机构,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实习实训条件。学校长期把人才培养质量放在首位,强调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注重拓宽专业口径,大力培养复合型人才。为了满足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要,使学生具备在某个专门领域从事开拓性思维和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必要条件,学校还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制定了不同的创新培养目标和方案。通过长期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不断增强,近年来,学生荣获国际和国内的各种学科竞赛奖100多项。学校特别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毕业生广泛分布在全国各地,还在校外建立了100多个实习基地,200多个就业基地。
由于办学成绩显著,近年来学校先后被河南省委、省政府授予河南省文明单位;被相关权威部门评为河南公众最满意的十佳本科院校、河南最具影响力的十大教育品牌、河南考生目中最理想的高校。
周边环境
中原工学院经过五十多年的历程,发展成为工、管、文、理、经、法、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现代大学,深知综合性、人文性、学术性、艺术性在高等教育中的意义。师生们共同努力营造的文化氛围陶冶了一代代青年学子,从这里走出去的充满自信、洋溢着洒脱现代气息的中工人,展示给世人的正是大学精神及教育最具现代意义的风格:负责的社会服务意识,持续学习的执著努力和对高尚品格的不懈追求。
学校拥有优秀的教职工队伍和科研创新团队,致力于培育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学校一流的教育基础设施和优美的校园环境将给你的学习生活提供方便;独具魅力的校园文化和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将为你提供展现自我的舞台,让你感受到知识的灿烂、生命的辉煌。这里扎实严谨的治学风气,完善的奖励机制,健全的资助体系,都将为你丰富知识、展示才华、提升自我、实现人生理想提供广阔的空间。愿你在这知识的殿堂里汲取智慧的营养,为成为国家和民族的栋梁之材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讯地址
河南省郑州市中原中路41号 450007 E-Mail:zsb@zut.edu.cn
联系电话
0371—67698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