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大类招生?
我国高等教育本科专业设置是按“学科门类”“专业类”“专业”三个层次来设置的,即一个学科门类下面设置若干专业类,一个专业类下面再设置若干专业。高校为了引导考生理性填报专业志愿,通常将同院系相同或相近学科门类的专业进行合并后的招生方式就是学科大类招生。高校按大类来招生并不是相近专业的简单归并,而是高校进行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也是高校涉及人才培育模式、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方式转变的深刻改革和发展,更是高校在招生和选拔机制上的一种创新。
大类招生后如何学习并分配?按大类招生方式录取的学生入校后,大部分院校先期不分专业,按大类统一教学培养,进行通识教育(为受教育者提供通行于不同人群之间的知识和价值观)和专业基础教育,经过1—2年(部分院校是一个学期)的基础培养,采用双向选择原则进行专业分流:
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意向和兴趣爱好选择大类专业中包含的专业方向继续学习;学校依据学生前期学习成绩,综合考虑专业容纳情况,在师资等资源许可的情况下,将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专业需求。
哪些学生适合大类招生?
对于初出高中校门的大部分莘莘学子来说,还未曾全面仔细考虑过自己人生的职业意向,既使是有些同学也曾设想过自己将来想做什么,那也有可能是一时兴起,想法未必成熟。在高考填报志愿选择专业时,大多数考生会听取家长的参考意见。考生自己的喜好到底是什么?将来步入社会时,现在的选择是否正确?时下热门的专业四年后是什么景气?我想大类招生正是为您解决这些困惑的。
有哪些高校哪些学科实行大类招生?
现今在100多所“211工程”院校中,已有近一半多的高校实行了按大类招生,可见大类招生渐成趋势。
其他实施大类招生的学校有:复旦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厦门大学、西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河海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等。
还有越来越多的二本、三本学校也都开展了大类招生。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每年各个学校都会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一定的改变,考生在报考某一高校前一定要详细查阅招生简章和相关资料介绍。
相关问题
第一,在填报志愿之前,考生应了解大类的具体学科类别,要按照教育部2001年规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的设置分类,了解选报的大类是属于11个学科的哪一个学科?又属于那一个门类?这一点首先要搞清楚。
第二,该大类名称包含的专业有哪些,这些专业是不是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有那些?不感兴趣的专业又有那些?感兴趣的专业越多,越值得选择,如果感兴趣的专业不多,填报时应当慎重!
第三,并不是所有高校都实行按大类招生,按大类招生的高校也不是所有学科或专业都按大类招生。这一点考生在填报专业志愿时要详细阅读高校的招生计划,搞清那些学科或专业是按照大类招生的,那些学科或专业是依然按照专业招生的。按大类招生的,大类相当于过去的“专业”,在填报志愿时,考生只需填报大类名称,而不用具体填报专业名称,如果是按照专业招生的,需要填报具体的专业。搞清这一点才能有效利用一定数量的专业志愿,增加选择专业的数量。
第四,注意按大类招生的种类和名称。高校按大类招生通常有两种,一是高校整合专业设定学科大类,譬如江南大学就把14个专业分为机械类、电器信息类、工商管理类、社会学类等四类,院系和学科大类的招生专业名称以类或专业来代替,如“物理学院”以“物理学类”作为招生专业名称;而有的高校是以“基地班”或强化班的形式招生,如南农大的国家理科基地班和河海大学的基地强化班。